该项目总投资额将达270亿日元,一部分由包括京瓷在内的7家公司共同出资,剩余部分将通过Mizuho Corporate Bank的协调,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筹措。
在正常市场情况下,如果没有政府资助,这些用户可能不会购买风力发电设备。申请人主张,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美国政府《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华盛顿州的可再生能源生产鼓励项目、马萨诸塞州州立太阳能返款项目II、俄亥俄州风力生产和制造鼓励项目、新泽西州可再生能源鼓励项目、新泽西州可再生能源制造鼓励项目、加利福尼亚州自发电鼓励项目,违反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应当承担的义务,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造成不合理的阻碍和限制,降低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可再生能源产品的贸易总量,构成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对美出口的贸易壁垒。
(七)收集、核实相关补贴事实。政府资助通过电力公司提供给经认证的用户,政府资助的直接受益者为这些用户,包括:太阳能、风能或者厌氧沼气池发电的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申请人请求调查机关根据《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进行贸易壁垒调查,并与美国政府进行磋商,要求其取消对可再生能源产业采取的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协定内容的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消除不利影响。调查发现,该项目的年度预算为400万美元,每三个月为一期,预算为100万美元,但可临时追加,目前正在执行的第9期预算已追加至150万美元。调查机关在立案公告中邀请利害关系方及公众对调查相关问题发表评论,并给予30天评论期。
由于该项目额外资助的获得条件导致给予进口可再生能源产品的资助金额低于俄亥俄州生产的同类产品,直接影响和扭曲了进口产品和俄亥俄州同类产品的竞争条件,造成进口产品所享受待遇低于俄亥俄州同类产品的待遇。该项目使用马萨诸塞州可再生能源信托基金,为己支付法定清洁能源费、且按要求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的个人、商业企业和部分公共机构提供现金返款,标准为0.4美元/瓦,在执行第4期项目时,标准为1美元/瓦。今年2月,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批准Solyndra指定仲量联行负责销售该工厂。
Solyndra工厂的建筑面积为3.1万平方英尺,有两层办公空间。负责销售该项资产的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拒绝对此置评罗姆尼还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统,将在贸易问题上与中国对抗,并将要求中国按照国际贸易规则行事。中国商务部20日发布公告说,经过对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补贴和扶持政策展开的长达9个月的调查,中方认定美国政府对6个可再生能源的鼓励项目,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有关禁止性补贴的规定。
中国和欧洲清洁能源产业关系也陷于紧张。据报道,可再生能源政策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获得密切关注。
上周,4家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中国厂商敦促中国商务部调查来自欧洲的多晶硅接受补贴的情形。报道指出,这是中国与两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围绕清洁能源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对抗行动的最新案例。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负责贸易竞争的副总裁约翰斯默诺表示,对中国商务部的宣布虽然感到失望,但并不意外。报道称,美国也对中国生产的清洁能源设备展开调查,过去6个月内,美国几次宣布对相关产品设置临时性和最后关税税率。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商务部未公布任何制裁举措。多晶硅是一种用来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原料。他说,他尊重中方采取法律途径寻求解决贸易争端,不过仍然希望中美两国通过对话解决贸易冲突。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指责奥巴马政府给清洁能源行业提供过多的补贴。
中国商务部一个月前还对从韩国和美国进口的多晶硅展开同样的调查。商务部说,美国的补贴对中国相关产品出口造成贸易壁垒,要求美国取消这些补贴措施。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援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的话表示,正在将中国商务部的相关原文翻译成英文,待详细研究后作出相关回应关于中国光伏产业现状的两种错误论调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导致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行业内外的人士产生了一些错误论调。
市场热胀冷缩,产能如何才能如影随形?比如我们做个一个玻璃瓶子盛水银,在常温下刚好装满,如果温度持续上升我们是不是需要不断的换大瓶子来装,如果瓶子满足不了水银膨胀的空间就会爆裂。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需求究竟有多大?未来潜力如何?有着怎样的盈利模式?行业标准怎么样?产品进入该国市场如何操作?国际新兴市场的种种问题困扰着中国一大批光伏企业。在美欧对中国实行双反制裁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的激进派主张中国政府应该对美欧供应中国的装备和原材料实行反制裁,或者组成价格联盟,提高输出美欧国家的光伏组件价格,以此来遏制美欧国家。具体如何渗透,留待中国经济学家进行深入研究。2012年,十二五规划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经过数次调整,将2015年的目标从5GW,上调到21GW,将2020年的长期光伏装机容量目标从20GW上调到50GW。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在2011年全面爆发,而爆发的前提是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的空前繁荣和2010年的迅速萎缩。
中国光伏产业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问题,要解决生存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核心,即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科技水平。国际产业角逐历来是跟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的,产业角逐本身就渗透着浓厚的政治印记,贸易争端仅仅是达成产业角逐的手段之一。
他们呼吁光伏行业的投资者撤出投资,转投别的行业,认为投资光伏行业会血本无归。美欧双反将使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失去庞大的既有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将希望寄托于国内市场的启动。
但结果却让他们的满腔激情大受挫折。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政策犹如春风劲吹,似乎标志着中国国内光伏市场要繁荣起来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国家要看清当前面临问题的本质,正确引导,积极创造中国光伏产业的良好发展环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约为358亿美元,近六成以上输往欧盟。因此,美欧国家绝不会手软。这不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6. 改变国家产业的区域分布,倡导高耗能产业追随光伏电站的脚步向西部转移。欧美国家相继对中国新能源展开双反,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国际贸易纠纷,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是在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争夺先机的一场战争。
光伏产业的装备技术和应用市场两头在外,中国光伏产业的主动性很弱,所以才受制于人。认真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的游戏规则和操作流程,既要争取快速进入,又要避免重蹈在美欧国家的覆辙。
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出台,更是让业内业外异常兴奋,欧洲的一家分析机构甚至认为这个目标将使中国国内光伏市场腾飞,这一利好信息无疑将进一步刺激中国光伏市场在今后五年内快速增长。这是造成西部电站不能并网发电的原因之一。
史立山对欧美国家产业阴谋的解剖抓住了这件事的本质。当然,具体情况不同,渗透的方式也要认真研究。[page]中国光伏产业的战略选择中国光伏产业的财务危机、毛利迫降等问题不过是所有核心问题的外在表现。因为双反制裁的仅仅是光伏产业的某个环节,所以我们在牢牢掌握产业核心的基础上,可以将其制裁的环节拿到第三方国家去投资,或者直接拿到美欧国家去投资,进行产业渗透,使其欲反无力。
这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根本不可能的。诸如毛利迫降、财务危机等种种问题皆缘于这三个核心问题。
4. 国家财政斥巨资资助战略性科技研发,以国家的力量研发多元化光伏材料,攻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装备技术,提高转换率,大幅降低成本。中国对美欧的渗透则是另外的情形。
因此制定出来的政策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毁灭论者认为,中国光伏产业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未来不会再有发展的机会。